用创新之笔点横琴城市之魂《羊城晚报》
发表时间:2014-12-24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肩挑横琴85项重点工程,这几年的填土量可以堆出113公里“长城”


坊间有一个笑话:在横琴施工打下的一根桩竟忽然无影无踪了,过了几天在澳门冒了出来。


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谈,却真实地反映了横琴的地质条件——滩涂、鱼塘等区域填土层下淤泥层平均厚度达25米,最深在35米以上,在这些区域修建市政道路,极易导致路基沉降和失稳,施工技术难度极大。也说在横琴进行开发建设,需要更大的投入。


“中国第一沟”


  作为珠海横琴新区的城市运营商,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肩挑85个横琴建设项目,涵盖横琴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横琴总部大厦、横琴新家园等省、市、区级重点项目,仅是为横琴市政基础设施(BT)项目、横琴新区国际住宅区及商务区,以及粤


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进行场地平整。大横琴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建设横琴的项目共85个,已完工项目35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50亿。“大横琴"这几年合计填土量约1186万立方米,可以堆出113公里长城。在城市开发上,“大横琴"为横琴新区创造着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


先说“中国第一沟",横琴共同管沟。横琴“共同管沟"全长约33.4公里,为国内创单次建设综合管沟最长,约是广州大学城管沟的1.8倍,是上海世博园区地下管沟的5倍,是我国现代化大型综合管沟的典型工程。


尽管早有耳闻,但当记者走进横琴环岛东路的三仓室综合管沟仍然为它的宽敞而惊讶。这条管沟宽8.3米,高3.2米,大卡车可在管沟内通行。给水管、中水管、冷凝水管、220千伏高压电缆、供热管、垃圾真空管、弱电线缆、通信整齐划一地按照规定的路线“行走"。位于中间的管道仓,墙上预留了焊接铁架的位置。据介绍,铁架届时将放置通讯电缆所用,以确保安全。三仓均预留巡查检修人行通道。在每个节点上都设有通往地面的出入口,管线入共同管沟后,每根管线都会注明所属单位,万一哪根管线出了故障,只要打开接点处的井盖,便能立即查找到所属管线的所在位置,直接施工。走进监控室,所有的管线都“尽收眼底",综合管沟的监视系统、火灾自动监测、报警系统,设置氧气、温度、湿度、甲烷等监测仪表资料都在此汇拢。整个横琴岛设有两座这样的监控中心。


中国的城市地下系统一般采取市政管线直埋方式,但由于各种管线设施各自为政,常常出现修路在前,水、电、排污、通讯紧随其后“毁路",反复“开膛破肚"。地下综合管沟最早起源于巴黎。目前国内仅上海世博园、广州大学城的地下管网采用的共同管沟的模式,但横琴为全国之最,因而具有“经验"价值。横琴建设共同管沟的决策体现了其先进的建设理念。


创新即生产力

创新即生产力"!这是“大横琴"的信仰。


两年前,“大横琴"开始探索新的运作模式,构建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实行专责公司、项目公司制度,开展招商引资、物业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开发、风险投资等各项业务。


大横琴公司旗下有11家全资子公司、2家控股企业、6家参股企业,珠海大横琴口岸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口岸公司”)是其中之一。得益于新的开发运营机制,口岸公司在融资模式上进行全新探索。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廖雄华介绍,“政府在项目前期进行相对小额的投资,待地块升值后吸引社会投资,产生资金滚动。这样的模式有利于盘活资源,是一种投资的多样化,应该更符合市场经济。"


曾参与上海磁悬浮列车项目的口岸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朱忠隆博士,带领由10余名博士和硕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参与开发运营该项目,他告诉记者,该项目开创了“国内由公司化治理模式统筹国家一类口岸建设开发工作"的先河。“从管理社会化的方式推动项目运作,把过去由地方政府承担的口岸建设职能,转移到由市场主体企业统筹项目的建设及开发,这种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可以更高效、更专业、更灵活地推进项目"。


横琴口岸及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开发运营被誉为横琴开发“点睛之笔"。


                             羊城晚报记者 林丹 何叶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