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而上 披光而行 | 珠海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速发展
发表时间:2023-05-19
分享到:

06tqb0519006_001_01_b.jpg

高景太阳能生产基地(资料图)。 本报记者 张洲 摄

06tqb0519006_001_02_b.jpg

冠宇电池新青南扩项目(资料图)。 本报记者 梁冠贤 摄

一个产业的破题起势,既要看谋篇布局的精妙,又要看乘风而上的劲头。

5月16日,珠海又一产业立柱项目——埃克森新能源(珠海)储能电池项目正式落地。该项目规划用地500亩,计划总投入约100亿元,将主要生产18GWh储能电池,达产后年工业总产值约144亿元,对打造我市储能电池产业生态、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质量发展的战鼓春雷中,倘若我们把观察的视线拉得更长一些——

4月13日,投资近60亿元的珠海鸿钧异质结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在斗门富山工业城奠基,为珠海加快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

3月31日,华发集团与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首批战略合作项目,双方将加快推动年产30GWh的储能系统智能生产基地,以及海外营销总部落户珠海;

3月16日,珠海首个新型储能产业联盟在珠海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立足为全市储能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助力带动新型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珠海聚集……

龙头企业增资扩产,创新项目纷至沓来,优势平台载体有力支撑,新兴产业版图徐徐铺开……今年以来,锚定新能源产业,特别是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发展,珠海落子如飞,加速竞逐“千亿级”“万亿级”产业新赛道。

本报记者 钟夏 张帆

支撑珠海工业“半壁江山”

力争3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新能源产业集群

智能车间里,机械臂挥舞;项目工地上,焊花飞溅;5.0产业新空间中,新入驻的企业拔节生长……与不断升温的天气一样,珠海处处升腾着“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的暖流。

拼出经济“开门红”!在今年这个被誉为“史上最拼”的第一季度,全市“4+3”产业“长势”喜人,实现增加值282.61亿元,增长10.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3%。其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38.3%,成为最令人瞩目的亮点之一,也更加印证了新能源产业的韧劲与活力。

就在今年4月初,广东高景太阳能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三期)点火仪式在金湾区举行,较原计划又提前了两个月,延续了整个项目高速度成长的发展趋势,项目满产后可增加年产值140亿-150亿元。

作为珠海重点推进的新能源产业项目,高景太阳能项目自2021年落地以来就不断刷新行业内开工、建设、发展速度的纪录:项目签约后第39天一期工程开工奠基,第140天生产出第一张大尺寸硅片,第540天达成二期30GW满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第600天产值突破百亿元。

瞄准光伏新能源赛道,爱旭太阳能在珠海斗门布局的高效太阳能电池二期项目也按下了“快进键”,力争今年第四季度实现投产。“当前高效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是抢占全球行业领先地位的关键。早一天投产,意味着早一天占据主动权。”珠海爱旭太阳能项目负责人表示。

产业热潮浪奔浪涌,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决心、一种承诺——有好项目,欢迎来珠海落地,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近年来,珠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将新能源产业纳入“4+3”产业体系重点打造。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出,要加快搭建“4+3”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其中就包括在新能源、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加快引进具有龙头企业影响力的重大项目,加快构建珠海万亿级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点。

与此同时,珠海还提出要抢抓产业风口机遇,抓紧推进锂电池材料、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等龙头项目,迅速形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圈,力争3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支撑珠海工业“半壁江山”。

为此,珠海高规格成立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推动全市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并制定了《珠海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关于引进新型储能重大项目的工作指引(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加大对新型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项目快速落地投产。

据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珠海正在全面构建从正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池组装、装备制造到集成应用的完整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全市拥有百亿级新型储能及相关材料、设备制造企业10家以上,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到2027年,全市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

抢滩布局打响新赛道“卡位战”

珠海着力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

抓项目、稳投资、拓市场、撑企业……珠海的“稳与进”,折射出的是整个岭南大地的“时与势”。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突出制造业当家,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

新型储能产业正是广东高度重视的“大产业”之一,也是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今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打造成广东省“制造业当家”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简单来说,储能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放电”,起到“调节器”与“安全阀”的作用。“广东是国内储能电池产业发展最早、产业覆盖最全、最成熟的地区,覆盖了电池材料、设备、电芯、储能变流器、储能系统及电池回收利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如今,广东省储能电池出货量全国领先,储能变流器占全国4成市场份额,整体技术研发及装备制造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在许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

一组电池、一条“锂链”,撬动产业蝶变。例如,佛山提出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发展,争取到2025年培育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广州南沙先后落户了融捷新能源、纳诺新材料、巨湾技研、广汽能源科技等优质项目;东莞发布了加快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就企业引进和培育、产品研发和创新等7个领域提出20条鼓励措施。

经历近30年的电池产业积淀,惠州已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品类最齐全的产业集聚地。这里聚集起亿纬锂能、比亚迪电池、欣旺达、德赛电池等一批龙头企业,逐渐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集群。面对万亿级“风口”,惠州正在发挥自身优势,提升产业能级,新能源电池产业营收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

可以说,珠三角多地“你追我赶”,竞逐“新能源之都”“电池之都”。对珠海来说,机遇在前,挑战不小。

珠海在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此前省发布的《指导意见》中,就多次“点名”珠海,包括提出要以珠海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及电解液专业园区。

数据显示,2022年,珠海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实现产值502亿元,同比增长81.8%;拥有规模以上企业72家,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达44家,包括全球最大的锂电池隔膜制造商——恩捷新材料、全球消费类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主要供应商之一的珠海冠宇电池、拥有业内领先的光伏电池制造技术的爱旭太阳能等头部企业。此外,珠海在该领域还拥有“专精特新”企业逾20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早已悄然融入全球新能源的产业变革。

今年3月,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行。鲜为人知的是,这项全球首创技术,就是来自珠海一家民营企业——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深耕锂电领域20余年的珠海冠宇,加快了参与储能项目攻关的步伐。前不久,注册资本2亿元的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该公司正是由珠海冠宇与南网科技、亿纬锂能、东阳光等共同投资设立。

“在新型储能产业版图上,珠海紧盯产业技术前沿,通过全链条布局,正在逐步成为具有较强区域竞争优势的城市之一。”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流程再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珠海吸引企业“用脚投票”集聚扎根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逐浪时代前沿的创新风潮已浩荡成势。一批龙头企业的落户为珠海新型储能产业补链强链增添了重要拼图块。

海博思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具备储能电站开发、设计、集成、运营等整体能力,近3年新增储能系统投运装机量排名全国第一。“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拥有独特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通过与华发集团的战略合作,海博思创将在珠海实现储能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布局,拓展在华南区域的影响力,为珠海打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贡献力量。”海博思创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表示。

没有空间,再强的区位优势也无法凸显,再好的产业资源也无法落地。过去,珠海与很多大项目擦肩而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连片工业用地,这就是所谓的“工业不连片、供地不保障”。

去年以来,珠海大规模启动建设低租金、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的5.0产业发展空间。富山工业城、三溪科创小镇、平沙电子电器产业园、珠海西站电子信息产业园、大湾区智造产业园……一年来,一座座5.0产业新空间渐次崛起。

作为落户富山工业城的首批智能制造企业之一,由科学家和行业精英组成创业团队的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新型储能技术领域的头部企业。“珠海拥有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完备的项目基础,包括租金优惠、标准厂房、靠前服务、高效运营等软硬件实力兼具,让我们实现‘拎包入住’,既为企业落地铺平了前期道路,又解决了后期运营之忧。”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智造官刘雷表示。

全面实施政府流程再造,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需求,成为珠海吸引愈来愈多企业集聚扎根、“用脚投票”的重要原因。

就在今年4月,珠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志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构建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暨5.0产业新空间建设招商工作,强调珠海要力争全年工业投资迈上千亿元台阶、新增千家科技企业,全面构建珠海制造业当家、推动珠海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新格局。

从抢抓当前绿色低碳产业爆发式、裂变式增长的风口机遇,全面构建新型储能产业链条到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工作,打好熟地整备等提前量,迅速招引具有创新性成长性企业入驻……珠海谋产业促发展的方向越来越明确、思路越来越清晰、打法越来越精准。

产业风口就是招商风口。前不久,第11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举办,珠海高新区不仅有10家企业携“拳头产品”和解决方案亮相大会,积极“走出去”展示推介,还派出15名招商人员积极主动分赴各个展馆及企业展台,“靶向”发力精准招商。

珠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我市正瞄准前沿技术及产业链核心环节,绘制新型储能产业招商图谱,开展产业链招商,推动一批新型储能产业立柱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据了解,目前全市新型储能产业重点项目库在库项目就达到67个,计划投资总额近13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将在科技创新与场景应用上打出“组合拳”——

一方面是加快建设新型储能专业智库和交流平台,积极筹建珠海市新型储能产业研究院、曜灵碳中和研究院、华发光伏新能源研究院等高水平智库机构,开展先进材料、关键技术、制造设备的技术研发和攻关,为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另一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储能”应用,发挥我市5.0产业新空间载体优势,实施“光伏+储能”一体化应用工程,通过规模化应用吸引更大的投资。

◆专家访谈>>>

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梅耀敏:

加快探索链主企业牵头合作模式

“随着多个城市在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渐成规模,国内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凸显,我市亟需整合现有优势,在细分领域中另辟蹊径,才能抢占新能源产业发展制高点。”珠海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梅耀敏建议,要加快探索链主企业牵头合作模式,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建设:

一是建立链主企业认定机制,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建立产业链合作,参与引进配套企业项目前置规划,在规划过程中即敲定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关系,实现重大项目与配套项目同步实施,建成后既有市场又有利润,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二是立足5.0产业新空间载体优势,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紧扣本地存量企业产业配套需求精准招商,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乘数效应,逐步补齐产业链,促进新能源产业细分领域上下游企业快速聚集;

三是完善全球招商网络建设,激发招商网络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完善海外招商工作网络体系,发挥政府驻外办事机构、商会组织以及市内大企业在外分支机构的作用,构建全覆盖的国内外招商网络,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贡献奖励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全球招商网络工作主动性。

◆相关新闻>>>

斗门区构建四大园区发展格局

新型储能产业成为发力点

初夏时节,万物竞长。

空中鸟瞰,在富山工业城二围北片区“主战场”,这片由江湾涌、沙龙涌、崖门水道、高栏港等四条奔涌水道围成的区域,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位于富山工业城的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由大横琴集团通过产业投资方式引进,迎来了储能发力新阶段。“厂房预计今年7月份竣工,我们将推动项目尽快投产。”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专注于新型储能电池智能制造的高科技企业,纬景储能将在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建设年产6GWh锌铁液流电池项目,着力打造先进液流储电装置及系统的智能智造中心、超G工厂,建成后将是国内首个吉瓦级别的工厂。该项目厂房使用面积18.52万平方米,将全面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完全自动化的“黑灯工厂”。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富山工业园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当家”的示范园区。纬景储能项目将形成龙头效应,吸引上下游产业不断入驻,实现富山工业城“形成配置完善的高端产业生态圈”目标。

在新青科技工业园,珠海冠宇消费类软包聚合物锂电池新青南扩项目迎来了新进展。据介绍,该项目计划投资约6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已完工;二期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开展装修工程,计划年内投产。

新青南扩项目将提供源源不断的动能,让扎根斗门16年的珠海冠宇如虎添翼。在聚合物软包电池消费类领域,珠海冠宇已经连续3年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二。

“在新能源领域,我们还是一个新手。”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谦虚地表示,接下来,冠宇电池将逐步拓展动力类锂离子电池产品种类,提升在动力类锂离子电池的市场竞争力,力争在5年之内迈上一个新台阶。

纬景储能的蓄力待发,冠宇电池的增资扩产,成为斗门区构建新型储能产业的生动实践。多年来,斗门区长远谋划、扎实推进,着力构建以富山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等为重点的四大园区发展格局,新型储能产业成为主要发力点之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名词解释>>>

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电力为主要输出形式的各类储能技术,包含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较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行业在技术装备研发、示范项目建设、商业模式探索、政策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进展,市场应用规模稳步扩大。2022年,广东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71万千瓦。

(本文刊于2023年5月19日《珠海特区报》)

微信图片_2023051915220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