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珠海市斗门区富山工业城建设现场热潮涌动。车流不息,机械轰鸣,一栋栋标准厂房迅速拔节“生长”,一座现代化产业新城展露峥嵘之姿。12月23日,随着15家企业签约入驻富山工业城5.0产业新空间,珠海首个“零碳示范产业园”也落地于此。
珠海首个零碳示范产业园,500亿级双碳产业集群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斗门区和大横琴集团紧抓国家“双碳”战略契机,把握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积极谋划打造珠海首个零碳示范产业园,加快培育硅能源产业生态体系,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当天,斗门区政府、珠海大横琴集团有限公司与曜灵(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三方签署《关于打造珠海“双碳”产业发展(斗门)示范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将发起设立珠海双碳研究院,建设双碳经济示范区,并探索设立硅能源发展基金。
实现“双碳”目标需久久为功,产业发展的“绿色”变革也需澎湃的创新动力。以建立一个由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双碳创新生态圈”和打造一个取得全国领先示范效应的“双碳经济产业集群”为核心抓手,以富山工业城为启动区,计划将二围北5.0产业新空间打造为珠海首个“零碳示范产业园”,将二围东蓝领公寓片区打造成为珠海首个“零碳产业生活小镇”,并逐步将零碳示范产业园推广至富山工业园及斗门智能制造经济开发区全域;以东湖片区为核心,打造“零碳科技城”,辐射湖心新城,统筹规划斗门“一河两岸四组团”,建设“双碳生态新城”。
斗门区区长韩云表示,将积极推进双碳新技术、新产品与新模式先行先试,构建产、学、研、物流、应用‘五维一体’产业发展布局,实现专业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力争将斗门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双碳经济示范区。
通过“示范区+研究院”双核驱动,带动上游光伏制造、储能电池及中游光电元器件、能源管理元器件生产企业集聚,扩大硅能源基础设施和硅能源终端在斗门区的推广应用,推动形成上中下游完善发展的硅能源创新产业极圈。“以创新研发为引领,通过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我们有信心五年内在斗门形成超过500亿产值的双碳产业生态集群。”大横琴集团董事长胡嘉表示。
“建成即满园”,入驻率94%
今年以来,珠海市以“产业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为要”为工作总抓手,提出5.0产业新空间布局,吹响迈向万亿工业强市的冲锋号。
7 月 28 日,伴随一声声机械轰鸣,珠海市5.0产业新空间集中开工、富山工业城正式奠基,擂响了珠海深入推进“产业第一”的攻坚战鼓。建设总投资160亿元的富山工业城,将打造398万平方米工业厂房,是珠海连片规模最大、全省单一项目建设总量领先的5.0产业新空间。
作为珠海5.0产业新空间的“明星项目”,富山工业城以“5天一层楼,38天一栋厂房,3个月整区封顶”的建设效率,建成150万平方米厂房,不断刷新“斗门速度”,创造了“产业第一”的“珠海奇迹”。
有“建设速度”更有“招商力度”。此次签约的15家企业,协议租赁面积超58万平方米,总投资额超75亿元。在此之前,斗门区与大横琴集团以“拿地即开工,建成即入驻”为目标,坚持“边建设边招商”,在5.0产业新空间加速成型的同时,优质项目亦纷至沓来。
据了解,截至12月23日,富山工业城已签约5.0产业新空间项目超50个,累计签约厂房面积超140万平方米,约占今年建设厂房面积的94%,超额达成以入驻率80%为基准的“建成即满园”目标。已签约项目规划总投资160亿元,规划年产值超580亿元。
从一纸蓝图到一座新城,从“植桐引凤”到“枝繁巢暖”,斗门区携手大横琴集团,跑出了“产业第一”攻坚蓄能的“加速度”。
壮大“产业森林”, 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
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离不开产业链条。今年以来,斗门区围绕“3+1”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延链,强化图谱招商、驻点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引商,签约79个超亿元重点项目,投资总额达380.48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今年2月,斗门区政府与大横琴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加快打造合作区战略拓展区,推动斗门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斗门区联手大横琴集团,全方位推动“战略性投入+市场化运作”招商模式,与年产值超100亿元的纬景储能、年产值超150亿元的深圳万锂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项目和链长链主企业签约,构建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产业生态。
不仅如此,大横琴集团已在上海、深圳、西安等地组建驻外招商点,未来将在所在地持续做好5.0产业新空间推介和招商引资工作,重点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智能制造等领域,将更多优质招商项目引进斗门。
政企同频,破局起势。近年来,斗门区产业发展迅猛,2022年以1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发展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资增速排名均位居全市前列。大横琴集团深耕横琴多年,在产业园区运营、产业招商引资、产业投资导入等领域拥有深厚积累,借助斗门区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创新在横琴、生产在斗门”,将打造“全球技术、澳门承载、横琴研发、斗门制造”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本文刊于2022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