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资公司】城变 | “生态岛”:从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迈向绿色生活新家园
发表时间:2022-08-20
分享到:

2022年9月17日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一周年的日子,这片年轻而丰饶的土地,寄托着琴澳居民对“一国两制”创新实践焕发新活力的美好期冀。

在近一年的融合和探索过程中,横琴不仅在产业布局、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和社会保障方面创新求变、抓铁有痕,也在如何打造“一国两制”下城市治理与空间服务的新示范上推出了一系列切合实际的硬招实招。值此一周年之际,大横琴城资持续推出“城变”系列主题传播活动,向琴澳居民全方位展示横琴在推动城市空间服务迈向“更精细、更艺术、更绿色、更科技”创变之路勇毅笃行的生动实践,为琴澳两地搭建城市服务创新讨论的“桥梁”,推动“物业城市”创新服务结出丰硕成果。

1661132419404595.png

大横琴城资工作人员在小区新家园定时定点投放亭进行撤桶工作

近年来,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岛”,横琴吹响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冲锋号。凭借多年城市综合运营服务成熟经验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指导下,大横琴城资充当城市垃圾分类智慧运营的“操盘手”,以专业护航,探索打造垃圾分类“三个一”模式——发掘一批拥护者、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搭建一条价值链,推动居民垃圾分类准确率不断提升,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成功把横琴打造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形成一套稳定高效、可复制、可推广的“城资经验”。

1661132453567521.png

大横琴城资着力从细节发力,因地制宜提升小区垃圾分类宣传氛围

提到垃圾分类,人们早已不陌生。但一个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要如何打造?

在大横琴城资垃圾分类运营专家吴昊看来,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最忌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也没有捷径可言。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就像牙疼一样,得让“阵痛”持续,才会驱使人“连根拔起”,逐步推进,形成“肌肉记忆”,坚持到底,方见成效。

建立信任感

三年前,全国刚刚掀起垃圾分类的热潮。当时横琴八大垃圾分类场所齐全,示范效应强,再加上政府高度重视,“物业城市”一网统管市政环卫赋予强大的综合管理能力,被大横琴城资视为开展垃圾分类的“天然试验田”,为打造省级乃至全国示范标杆率先探路。

“你们把投放亭建在地面上,破坏了绿化!”“还要把厨余垃圾分出来,家里没那么多垃圾桶”……2020年10月,横琴某小区的垃圾分类投放亭建设工程刚进行一半,就因业主投诉而不得不叫停。

1661132488500471.png

垃圾分类开展初期,人员监督投放

面对居民的不理解、不认可和不信任,大横琴城资采用公开纳谏的方式,迅速改进该小区5个投放亭建设方案,再联合社区、物业的力量,挨家挨户上门征询业主意见,并组织召开业主代表议事会,发动居民公开参与讨论、达成共识再进行决策,让其充分行使表达权和参与权,从而越来越认同、接受并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1661132520876209.png

功能完善的垃圾分类投放亭,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各投放点随处可见

1+1+1+1>4

在这个过程中,城资团队同步“攻克”小区内影响力较大的居民,让其成为第一批垃圾分类“拥护者”,再通过“一个人”带动“一大片”,在小区内形成信任的氛围,使居民相互监督垃圾分类。

1661132550311159.png

高标准打造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让居民看到垃圾分类带来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其实大多数居民都愿意支持垃圾分类,关键是要怎么做,如何更接地气。” 时隔近3年,莲花社区党委书记李永庆对该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经历的“阵痛”印象颇深,他指出,大横琴城资拥有丰厚的资源,社区把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建议反馈给他们,再交由专业团队去实施,双方分工明确,充当起“双桥梁”作用,推动专业团队与社区、居民、物业公司四方共建共治共享,形成一种合力,最终达到“1+1+1+1>4”的效果。

改变习惯

对于大部分居民而言,并非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好处,而是多年形成的垃圾“一包扔”的生活习惯一时改变不了。如何让居民行动起来,从不分类到开始分类? 

城资团队四处考察调研,从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一套系统、完善的“游戏规则”,快速实现“硬件+督导+宣传”三个全覆盖,形成可持续的垃圾分类机制。

1661132591922260.png

城资团队将新家园小区的垃圾厢房升级改造为垃圾分类驿站,打破居民对垃圾分类脏乱差的刻板印象

高标准打造硬件设施是第一步,让居民感受到垃圾分类对生活环境带来的改善。

横琴新家园小区共有9栋住宅楼,入住居民923户。小区垃圾分类示范点建设初期,大横琴城资瞄准居民对公共休憩空间的需求,将小区的垃圾厢房提升改造为垃圾分类驿站,设置休憩宣教区、分类投放区、存桶区,增加摇椅、休闲桌椅及花池,并进行墙面美化喷绘。“我们小区的垃圾厢房不再是脏乱差的地方,而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日必‘打卡’的景点。”居民王阿姨自豪地说。

营造氛围

环境改善能让居民可视化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价值,下一步便是落实人员督导,加快垃圾分类习惯养成。

“哪怕刚开始只有一两户居民分类,也要通过二次分拣尽可能让桶里的垃圾保持纯净。其他人看到桶里的垃圾十分纯净,基于人情面子也会分得更好。” 新家园小区督导员指出,常态化的桶边督导+二次分拣是分类习惯养成的“助推器”,当开始分类的居民占到小区人口20%-30%,整个小区很快就会全面覆盖,形成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

1661132678576614.png

推广垃圾分类全覆盖之初,城资团队联合社区及周边居民进行大型入户宣传活动

随着垃圾分类大刀阔斧地进行,居民很快意识到,在横琴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进行垃圾分类,这是自上而下势在必行的举措,绝不止是“一阵风”而已。持续开展宣传教育是最后一步,也是垃圾分类“持久战”取得初步胜利的关键。

除了居民区以外,大横琴城资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分析小区区位因素并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喜闻乐见的活动,例如联络周边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快速实现文教区、办公区、建筑工地等八大场所宣传全覆盖,辅以多元化活动落地、全媒体高频次报道,不断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浓厚的垃圾分类社会氛围。

全链条闭环

如何让居民垃圾分类常态化?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指导下,大横琴城资从完善垃圾分类末端处置体系出发,通过垃圾资源化、场景教育、正向激励的方式,让居民更直观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价值。

2021年,横琴率先建成珠海首个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每天都有不少于25吨的大件垃圾、绿化垃圾、有害垃圾,以及泡沫、塑料、金属等可回收物进入相应的渠道被单独处置利用,形成“处理、暂存、利用”的全链条闭环,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让垃圾分类永葆鲜活

同时,大横琴城资积极探索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方式,先后引进了万科公益基金会的“黑水虻”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并组织居民在橙子开心农场开展波卡西堆肥试验,让居民看到厨余垃圾的去处,即变成肥料重返土壤,实现厨余垃圾100%资源化。

360截图20220822094430749.jpg

在横琴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泡沫、塑料等可回收物进入相应的渠道处置利用

“横琴通过资源再利用、实现生态循环的方式,反哺自然,让人们看到垃圾的即时性、持续性价值,为澳门及其他地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了有益示范。”在“琴澳绿色低碳城市体验日”活动现场,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刘成昆如是说。

1661132750434908.png

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及宣教基地和橙子开心农场,是横琴家长和小孩心中的新晋“网红打卡点”

1661132786496690.png

1661132861187260.png

2020年开始,城资团队引进了万科公益基金会的“黑水虻”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技术

政府主导体系搭建、政策推动,企业专业化“操盘”运营——这是横琴结合“政府主导”及“市场驱动”优势摸索出的一种垃圾分类新机制,避免出现分类效果难以维系和监督不到位难以面面俱到的情况。

基于四年多“物业城市”模式积累的深厚群众基础,大横琴城资在提供专业化的垃圾分类落地指导服务之余,通过将垃圾变成资源、设计成有趣的活动,让居民参与其中,建立居民和有价值的垃圾之间的联结,能够正向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让横琴垃圾分类始终保持鲜活、火热的状态。

1661132897851354.png

城资团队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分类宣传,包括和周边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参观活动,助力新时尚蔚然成风

横琴建设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的成功,为大横琴城资打造全国领先的垃圾分类专业运营商、全面输出经验奠定了基础。

未来,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指导下,大横琴城资将规划设计一条具有科普宣教特色的垃圾分类研学路线,供全国同行调研、交流,打造“教科书式”的垃圾分类示范基地,推动整个横琴岛建成全国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进一步推动琴澳垃圾分类研学交流,为推动琴澳深度融合增添新硕果;同时,深化“两网融合”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体系,全力助推“双碳”目标实现。